摘要:
摘 要: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居民在未来有望成为旅游消费的主力军。因此,研究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决策的影响因素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结合二元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居民收入与旅游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收入是影响农村居民旅游决策的关键因素。此外,户主性别和工作满意度也对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决策产生显著影响。相比之下,婚姻和就业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影响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的因素时,发现收入、工作满意度、教育程度以及所在地域均显著影响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支出。
关键词:农村居民收入;旅游消费;CFPS数据
中图分类号:F323.8;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19(2024)06-0001-07
《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旅游总收入为2.92万亿元,城镇居民人均花费为1 009.57元,农村居民人均花费为613.56元[1],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已经呈现出二元发展趋势,未来农村居民有望成为旅游消费的主体力量。因此,研究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决策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试图解决以下问题:哪些因素影响农村居民的旅游决策、哪些因素影响农村居民的旅游支出,以期为农村旅游市场及其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一、文献回顾
(一)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构成及其发展变化
《中国统计年鉴》将农村居民的收入划分为4个主要部分: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2]。这4个部分共同构成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的整体框架。在过去,经营性收入在农村居民家庭收入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3],紧随其后的是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4]。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经营性收入在农村居民家庭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而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比重则呈现出上升趋势。
在工业化进程中,我国国民经济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政策往往更倾向于城镇居民,导致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长期以来滞后于城镇居民[5]。尽管经济增长对农民消费有正向推动作用[6],但由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和额度相对较慢和较低[7],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消费水平。阎大颖[8]指出,政府转移支出、物质资本积累、人力资本投入以及地区城市化进程对提升农村居民收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李旷然等[9]通过回归分析,剖析了影响农村居民农业与非农收入的各种因素,发现家庭人均耕地数量、农业生产条件以及农民是否从事兼业活动对农业净收入具有显著影响;同时,交通便利程度、性别差异、父母收入状况、信息交流效率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对农民的非农业领域收入产生较大影响。张伟进等[10]的研究则进一步指出,农村居民的消费波动主要受偏好冲击影响,通过加强农村的医疗与养老保障等措施,有助于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综上所述,农村居民收入受政策、经济、分配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呈现出增长缓慢、额度较低的特点。同时,由于人力资本特征、消费偏好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农村居民收入波动现象较为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旅游消费。此外,不同区域内农村居民收入的差异性也导致了旅游消费支出的差异性。
二、我国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
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研究起源于对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的农村市场研究[11]。Schopphoven[12]在跨区域消费习惯的研究中指出,城市与农村消费者在消费习惯上并无显著差异,影响商品所有权和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性别、婚姻状况、家庭子女情况、职位或职业等,这一观点得到了部分学者的认同[13]。然而,考虑到农民对未来收支的不确定性,他们往往具有强烈的预防性储蓄倾向。汪浩瀚[14]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到,农户在支出安排上,经营性支出通常被优先考虑,其次是医疗和教育的预防性储蓄支出,生活消费支出则位于较后位置,同时,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中的占比相对较小[15]。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定义,居民消费支出范围涵盖衣食住行、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以及旅游和住宿服务等多个方面[16]。从近年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来看,随着农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支出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17-20]。
综上所述,地区差异、受教育程度、婚姻、心理、性别、年龄以及家庭人口数量等因素均对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意愿与支出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旨在探究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和农村居民经济条件的变化,农村居民的出游意愿、出游影响因素以及旅游消费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市场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设计与分析
(一)研究模型与变量选取
本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的数据,结合文献综述理论,构建了计量经济学模型,深入剖析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与旅游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选取过去一年家庭旅游支出作为因变量,并对家庭纯收入取对数,以捕捉两者之间的多元线性关系:
变量选择上,选取“过去一年家庭旅游支出”作为因变量。因为数据中存在大量的0值,本研究将其解释为该家庭过去一年内没有旅游消费支出[21-22]。考虑农村居民家庭的多元收入来源,引入纯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变量[23]。为更好地探索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因素,还引入家庭及人口学特征变量,如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数量、性别和健康状况等[13],地区变量,如东部、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24],心理层面变量,工作安全满意度[12]。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注:工作安全满意度:1=非常不满意,2=不太满意,3=一般,4=比较满意,5=非常满意。
(二)数据分析
1.不同的收入来源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对以上变量全部取自然对数,与过去一年家庭旅游支出(取自然对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过去一年家庭纯收入与过去一年家庭旅游支出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36);而其他4个收入变量,即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与过去一年家庭旅游支出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3,不存在相关关系。故本研究最终确定的收入变量为“过去一年家庭纯收入(取对数)”(表2)。

2.家庭旅游消费影响因素。从表3的结果可知,工作收入满意度(P=0.000<0.01)、过去一年的家庭纯收入(P=0.048<0.05)及是否来自东部地区(P=0.000<0.01)显著影响旅游消费支出,均为正向影响,而户主受教育年限显著影响旅游消费支出(P=0.014<0.05),影响系数为-0.308,意味着户主受教育年限显著负向影响旅游消费支出。
根据2019年马蜂窝网络平台发布的《全球旅游消费报告》,我国居民的年旅游消费被划分为5 000元以下和5 000元以上两个区间[25]。因此,在后续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选择年旅游消费5 000元作为判定是否进行旅游消费的分界点。从表4可知,户主性别、过去一年的家庭纯收入及工作满意度显著影响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决策,而地域因素对旅游消费决策没有显著影响。
四、发现与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过去一年家庭纯收入对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旅游支出在5%水平上影响显著,即家庭纯收入每提高1%,旅游消费会相应提高0.104%。这表明农村居民倾向于将旅游视为一种奢侈品消费。同时,户主受教育年限与家庭旅游支出呈负相关,每增加1%的受教育年限,旅游支出减少0.038%。这可能意味着随着教育程度的提升,农村居民在旅游消费上的意愿和能力受到一定抑制。
另一方面,工作收入满意度对农村居民家庭旅游支出具有正向影响,满意度每增加1%,旅游支出会提升0.055%。尽管如此,农村居民的收入和工作满意度并未显著释放其旅游消费需求,这可能与农资价格、农产品价格波动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有关。农资价格的持续上涨和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导致农村居民收入不稳定,削弱了旅游消费倾向。同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较窄、保障程度低,农村居民在养老、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负担较重,这也增加了他们的强制性储蓄意愿。
在地域差异方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地域作为控制变量,其带来的旅游消费支出差异并不显著。但当置信区间扩大至90%时,东北地区的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这反映出东北地区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正在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不再满足于“一日游”等简单形式。此外,户主性别也显著影响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决策。在调查的3 406个案例中,男性占比较大,且男性在家庭中的地位相对强势,这直接影响了旅游消费的决策。总体而言,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仍属于奢侈品范畴,多数家庭在面临经济压力和社会保障不足的情况下,更倾向于储蓄而非旅游消费。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收入水平、户主性别、工作满意度等因素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决策的关键因素。随着家庭纯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支出也相应增加,显示出收入与旅游支出的正相关关系。其次,户主性别和工作满意度对旅游决策产生直接影响。男性户主在家庭决策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工作满意度的提升,均有助于增加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意愿。此外,尽管教育年限的增长通常与消费能力的提升正相关,但在旅游消费方面却呈现负相关。这可能是因为教育程度的提升使得农村居民对旅游产品的品质和层次有更高要求,现有旅游产品难以满足其需求。最后,旅游消费对农村居民而言仍属于奢侈品范畴。受限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农资价格波动等因素,农村居民在旅游消费方面相对保守。因此,提升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水平需要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稳定收入来源等方面着手。
综上所述,针对农村居民的旅游产品设计应考虑针对性和创新性,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同时,政策层面也应关注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潜力,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农村旅游市场健康发展。
Abstract:
Research on impacts on tourism consumption from rural residents based on personal income
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residents' income level and the promo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rural residents are expected to become the main force of tourism consumption in the future.Therefore,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residents' tourism consumption decisions.This study uses the 2018 CFPS survey data and combines binary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residents' income and tourism consumption.Research has found that income is a key factor affecting rural residents' tourism decisions.In addition,the gender of the head of household and job satisfaction also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tourism consumption decisions of rural residents. In contrast,the influence of factors such as marriage and employment status is not significant.When further analyzing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rural residents' tourism consumption expenditure,it was found that income,job satisfaction,education level,and geographical location all significantly affect rural residents' tourism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Key words:rural residents income;tourism consumption;CFPS data
张 欢 朱明明. 【甘肃农业】 农村居民收入对旅游消费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J]. 甘肃农业, 0, (): 1-6.